前段时间有一位粉丝约我实践,我发现她的腿上有淤青,于是我问她: "腿上的淤青是上次实践留下的吗?"
她回答:“不是,我自己弄的!”
“你有自虐倾向吗?”
“嗯!”
DIY与自虐的区别
圈子里像她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。在讨论自虐型人格之前,我们需要先分清楚,大多数小贝想要主惩罚自己、DIY和自我惩罚(即自虐)是完全不同的。
举个例子,有的小贝喜欢被惩罚,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,所以她们可能会用某些行为来“寻求惩罚”。
例如,她们会故意犯错,实际上是在期待惩罚。通过不断犯错引起主的怒火,她们其实是在用挑衅的方式搞事情,让主惩罚自己。她们惴惴不安,但内心却在期待主的责罚,甚至用这种方式去求得挨揍的结果。
这种行为不属于自虐范畴,DIY也不是自虐。那么什么样的行为算是自虐呢?
什么是自虐?
具有自虐倾向的人往往有自我攻击的习惯,通常表现为:
- 内疚与愧疚:首先,她们可能感到深深的内疚和难过。
- 自责:紧接着,她们会进入自责的状态,认为“一定是我不好,我做错了。”
- 自虐行为:最后,这种情绪转变为自虐行为,自我不配感和自我贬低的情绪占据了她们的生活,并表现为具体的自我伤害行为。
圈子里很多人都有这种自虐型人格的倾向,他们往往生活在深深的童年创伤之中。当一个人在童年经历过糟糕的事情,这些创伤会在未来生活中不断重现。她们往往有遭受虐待和痛苦的经历,例如,父母挑剔、冷漠,使她们从小感到内疚,仿佛必须为父母负责。
在这些情况下,她们逐渐习得“痛苦是获得亲密关系的代价”这一错误观念。这导致她们形成了以下心态:
- “我不好,我就该受惩罚。”
- “我必须讨好这个世界,我不允许自己有任何自我的需求。”
- “我必须忍辱负重,牺牲自己成全他人。”
这些心态使她们陷入“我不够好,我不配拥有美好”的循环。
最终,她们可能得出结论:“我从未得到过没有痛苦的爱,我以为痛苦才是爱的感觉。”
她们不计代价地维持情感关系,企图通过和别人的关系来肯定自我。甚至有些人会认为,只有自己吃了足够的苦头,才值得被爱。因此,她们甘愿受苦,不断自我伤害和贬低自己。
如何走出自虐的困境?
我们不必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和封闭的自我世界里。尝试去遇见更多新鲜的人和事,当你学会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,你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。人活一辈子,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,包括让自己开心。
生活从来不会针对谁。放下心中的不快,不停地奔跑,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,这才是生活的意义。生活或许沉闷,但跑起来就有风。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。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外界的认可,但最终才发现,世界是属于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
宇宙浩瀚无垠,江山如此美妙,你应该去做更棒的事情。希望大家永远不要丧失对生活的热爱,在无望的日子里,给自己找到希望。不为往事困扰,余生只愿笑对未来。
如果你遇到自虐倾向的人
如果你遇到了一个有自虐倾向的人,希望你能够:
- 树立榜样:给她树立一个会照顾自己、积极生活的榜样。
- 鼓励她们为自己承担责任:引导她们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。
- 接纳她们的痛苦:接纳她们的自虐倾向,承认她们感受到的痛苦,但不要为她们的处境感到焦虑。
- 鼓励发现生活中的美好:引导她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,告诉她们: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我们要常想一二,不思八九。
最后,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生活中的阳光,学会爱自己,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好。
|